國家衛計委針對家庭醫生簽約回復的9個問題 解疑5億人有家庭醫生

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司有關負責人就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接受“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采訪

什么是家庭醫生

現階段中國的家庭醫生主要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注冊全科醫生(含助理全科醫生和中醫類別全科醫生),以及具備能力的鄉鎮衛生院醫師和鄉村醫生等。

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醫師和中級以上職稱的退休臨床醫師,特別是內科、婦科、兒科、中醫醫師等,作為家庭醫生在基層提供簽約服務。

家庭醫生不是私人醫生。簽約服務原則上以團隊服務形式為主,家庭醫生團隊包括家庭醫生、社區護士、公共衛生醫師等組成,二級以上醫院醫師提供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

為什么要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當前,我國醫藥衛生事業面臨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和慢性病高發等諸多挑戰,以醫院和疾病為中心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難以滿足群眾對長期、連續健康照顧的需求。

同時,居民看病就醫集中到大醫院,也不利于改善就醫環境、均衡醫療資源、合理控制醫療費用等。

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證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保障和維護群眾健康的重要途徑,是方便群眾看病就醫的重要舉措,通過為群眾提供長期簽約式服務,有利于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讓群眾擁有健康守門人,不斷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

家庭醫生提供的簽約服務內容有哪些

目前,主要依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居民提供包括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約定的健康管理等服務內容。簽約居民能獲得包括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服務、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中醫藥健康管理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還提供包括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健康咨詢、疾病診療、就醫路徑指導和轉診預約等服務,有的地區還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護理等個性化服務內容。

居民如何簽約自己的家庭醫生

簽約服務本著自愿的原則,有簽約意愿和服務需求的居民,可到附近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選擇一個家庭醫生(團隊)簽訂服務協議,協議涵蓋簽約服務內容、方式、期限和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及其他事項。

簽約周期原則上為一年,期滿后居民可續約或選擇其他家庭醫生(團隊)簽約。

當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重點對象是誰

目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重點人群,包括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農村貧困人口、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在此基礎上,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

簽約服務數據是如何統計的

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過國家專門的信息系統報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展數據,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填報,省級進行匯總,報送到國家衛生計生委。

目前,全國簽約人數已完成任務目標,但簽約服務的推進還不平衡、服務質量仍有待提高。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將進一步推動相關工作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按照協議約定內容保質保量地向簽約居民提供服務,實事求是、有序推進,防止出現服務不到位現象。

國家衛生計生委將進一步加大推動力度,使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規范開展,落細落實。各地衛生計生部門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讓居民真正了解簽約服務,建立合理預期。

目前簽約服務的進展情況如何

一年多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全國各地實施推進,各地加強制度設計,豐富服務內涵,在就醫、轉診、用藥、醫保等方面對簽約居民實行差異化政策,引導居民有效利用簽約服務。

目前,一般人群簽約率、重點人群簽約率分別完成了30%、60%的醫改工作目標,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的職責和“群眾貼心人”的服務模式逐步深入人心。

現在簽約服務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簽約服務工作是2016年5月啟動的,在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存在著諸多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家庭醫生特別是全科醫生的數量不夠,距離2020年每萬城鄉居民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簽約服務質量不高,一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居民提供的簽約服務針對性不強,以居民健康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簽約服務不足,居民獲得感不強。

三是部分地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持性政策還不到位,家庭醫生團隊的激勵機制不足,激勵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四是簽約服務的宣傳力度還不夠,與居民的預期較高存在差距。

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么

2018年,要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到提質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感受度和滿意度。

一是完善政策,加強對基層衛生人員的培養培訓。

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設置簽約服務內容,突出簽約重點人群,開展分類指導。

三是推廣先進地區經驗,提高居民參與的積極性。

家庭醫生簽約

相關報道:5億人有家庭醫生是假的?衛計委:簽約數字沒問題

近日,“我國超過5億人有家庭醫生”的報道遭到網民吐槽,稱和自身感觸相去甚遠。12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從衛計委相關部門獲得三點回應:一是家庭醫生簽約數字沒有問題,是統計上來的。二是服務還要陸續跟上,請給時間。三是衛計委的相關司局近期將對這一新聞熱點進行回應。

一提到“家庭醫生”,大多數人心目中是英國紳士們能夠享有的上門診病的醫生,而實際情況是,在我國此家庭醫生非彼家庭醫生。“監控慢病人群”“發送健康管理信息”“接受咨詢”“安排重點醫院醫生輪流坐診”等都是家庭醫生的工作范疇。

“社區的老頭老太太都知道家庭醫生,我們先普及的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隨后才會在全體居民中推廣,”在衛計委此前7月10日組織的活動中,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街道社區醫院的一位負責人說,當天展覽路街道為戶口在展覽路的人員進行了家庭醫生的現場簽約。此次簽約的人數也將統計上報到地市,最終匯總,成為5億這個數字中的一部分。

北京市社管中心副主任張向東介紹了北京的情況,家庭醫生會對4類慢病進行在家監護。“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這四類慢病患者,符合條件、病情穩定、進行簽約的、適合在家的,可以在家獲得家庭醫生的監護。”為此,北京市還將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下放到社區醫院的四類慢病的用藥下放到了社區。

科技日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北京部分社區對于腿腳不便的老年人會提供上門輸液服務。“在大醫院開了處方單的,而且在醫院注射過一次,回來之后簽約醫生會負責后面的輸液。”北京市一位居民表示,青霉素之類易過敏的藥物他們也很慎重,而且高技術含量的看病診療服務比較少,大多是省去居民跑腿的麻煩。

從事家庭醫生服務的一般為社區醫院的全科醫生,他們的另一個兼職是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健康生活的角度預防疾病。天津河西區友誼路社區服務中心醫生杜秀軍說,“管理社區里高血壓老人時,遇到問題不會馬上開藥,而是問他吃咸了還是生活習慣變化了。”以期通過生活方式的管理進而管理居民的健康。相關調查顯示,居民對基本健康知識的知曉率2017年達到88.67%,比2013年上升了49.52%。

針對是不是5億人都享受到了此類家庭醫生的服務的問題,衛計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服務還要陸續跟上。相關報道也表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居民認可程度較低,基層服務供給能力較為匱乏,簽約服務內涵建設以及服務規范是目前工作重點。

評論:家庭醫生“見療效”需要深化醫改

來源:南方都市報

12月17日舉行的“2017中國家庭醫生論壇”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95%以上的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超過5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人群覆蓋率超過35%,重點人群覆蓋率超過65%。

5億人擁有家庭醫生確實是官方數據,可這個數據和民眾感受又確實有著巨大的差距。為什么?據《財經》報道,在“2017年簽約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率60%以上”的目標下,任務層層分解下壓甚至加碼,壓在了基層醫療工作者身上。可任務本身就不符合現實情況。報道中稱,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衛生站,簽約家庭醫生的任務與實際家庭醫生比例為4000:1,而簽約率達不到就要扣錢。所以,在代簽約和只簽約不服務成為常態,造成了數據捷報頻傳的同時,大量“空殼”家庭醫生出現。

“小病在社區,大病跑三甲”的家庭醫生制度如果能實現,可以說是一石三鳥的好事。然而,這樣的美好愿景在變成現實的途中卻遭遇了困境。首先,是人才供給缺口極大。若要實現2020年每萬名城鄉居民有2名至3名合格全科醫生的目標,中國至少需要28萬到42萬名全科醫生。而一名專業全科醫生需要至少5年本科以上醫學專業的學習,3年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也就是整整8年。按照目前的醫生供給,很難達到上述目標。而且優秀的全科醫生主要集中在三甲醫院,所以,基層家庭醫生面臨的是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的雙重緊缺。

其次,在供給緊缺的基礎上,社區醫院的醫療水平依然沒有達到家庭醫生應有的標準。家庭醫生必須是全科醫生,對專業性和臨床經驗的要求很高。可好的醫學生都主要被三甲醫院吸收,社區醫院里的醫生資質相對一般,又因沒什么病人而缺乏臨床經驗,如此導致惡性循環。靠給家庭醫生補貼并不能改變社區醫院缺乏好醫生的現實,況且目前的補貼還算在公共衛生補助里的,沒有額外補助。

如何打破家庭醫生制度的推進困境?不妨參照一些成功的先例。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家庭醫生都是比較成熟的基層就診制度,雖然基本都是自下而上由私人診所自發組成的,但中國這樣由政府主導自上而下地推進也可以借鑒。

醫生自由執業和放開診所牌照是基礎。解決私人診所的牌照和醫保這兩道門檻,將這一環節放開,才能讓專業的醫生有可能脫離公立體系,成為家庭醫生。同時,將醫療監管做好,醫生執業資格和醫療事故認定都不再只是與醫院綁定。目前的醫療監管還不完善,太依賴醫院體系,如果不能保證就醫安全,就不能建立起靠譜的分級診療制度。以嚴密監管保證就醫安全,以市場競爭保持家庭醫生水準,才是家庭醫生制度的出路。

此外,在醫生的報酬方面,整個醫療體系的收入結構都有待改革。目前,診金依然是紙上談兵,醫生只能靠以藥養醫才能獲得體面收入,而這對于整個醫療體系大為不利,也阻礙了家庭醫生制度的發展。英國的家庭醫生制度非常成熟,所有患者除了急診都必須到簽約的全科家庭醫生處就診。家庭醫生認為有必要轉診才到醫院就診,而每一個人在家庭醫生處注冊,醫生就會獲得84英鎊的國家補貼,另外慢性病患者的數量和管理質量評分都會影響他們的收入。醫生有了與能力和責任匹配的收入,才有更健康的醫療環境,才有更多好醫生有成為家庭醫生的動力。

按照目前的家庭醫生制度發展情況,到2020年,數據目標也許可以達到,可實際效果卻達不到。眼下,與其追求數字,不如將腳步放慢,從全科醫生培養、醫生自由執業、放開診所牌照、提升醫療監管水平的方向做起,一個個地努力完善,一步步實現中國的家庭醫生制度。


Top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国产卡1卡2卡3精品推荐,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尿失禁,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日韩精品在线观看欧美亚洲精品suv,濟南齊魯花園醫院 鄭州新星塑膠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鞏義市吉宏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靖江市辰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新鄉市一諾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定州市永勝糧油機械有限公司 鞏義市孝義鑫源機械廠 石獅市卓誠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廣元市佳正機械設備租賃有限責任公司 中山市艾能機械有限公司 甘肅田豐商貿有限公司 招遠市昊隆機械有限公司